近年来,我国肌张力障碍发病人群不断增高,且趋于年轻化发展,儿童、青少年为该病的主流发病人群,人们所熟知的脑瘫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肌张力障碍。它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性运动障碍疾病,但人们对它的发病原由及发病机制和症状表现并不太了解,往往患者和家属不能早发现异样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所以,治疗肌张力障碍关键性的第一步则是要多方面的认识肌张力障碍,避免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发生。
我国目前肌张力障碍发病形势
肌张力障碍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骨骼肌张力的病理性改变,可导致患者的肌张力时高时低,有时只影响局部某个肌肉或肌肉群,有时则影响全身。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肌张力障碍在运动障碍病中较为多见,患病率仅次于帕金森病,约为39/10万,中国患病人数约46万。其中全身肌张力障碍约占17%,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约占50%,其余为偏身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医学研究:肌张力障碍诱因至今尚不具体
医学研究得出,大多数的肌张力障碍病因并不清楚,少数有家族遗传史,儿童和少年发病的扭转痉挛可能存在基因遗传问题。此外,很多疾病可能在临床上导致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如新生儿脑损伤、黄疸、窒息、脑炎、脑血管病、中毒性脑病等等,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相比,这类病人症状更为复杂多样,可能伴随有偏瘫、 舞蹈样动作、小脑平衡障碍、智力或情感方面的问题。
先进统一肌张力障碍鉴别与分类标准:
1、根据患病的部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分为眼睑痉挛、颅面部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构音障碍、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偏身性肌张力障碍以及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2、根据发病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即病因不清楚的)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常见于中毒、外伤、脑炎、肿瘤及代谢异常导致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3、按发病时的年龄,分为儿童型、少年型与成年型肌张力障碍。儿童期起病的往往会导致全身性肌张力障碍。